孙克书法理论

直至五十年前,书写能力一直是考察一个人的素质的一项标准(虽然是较表面的),即使早已废除了科举,人们谋职时仍被审看书写,因为通过书写字体,有经验者即可查知其心性之聪慧贤愚,心志之专一散漫,学习之用功勤惰。反思当年打字印刷尚不发达之时,缮写工作十分重要,公文往来、文件记载乃至经书抄写必须清晰无误甚至要求标准化,以便于审读,因此,唐人写经体和标准小楷历来都是共性压倒个性,顺便说一句,历史上馆阁体的存在,有其合理与必然性,无须轻蔑和挞伐。

书法是独特的中华文化,是全民文化,它伴随着语言、文字覆盖着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比起四合院甚至长城要古老珍贵的多了,经历过20世纪风风雨雨尤其是文革浩劫的我们中国人,应该懂得珍爱和保护它的道理。

但是,书法艺术又不同于一个花瓶一座建筑,书法艺术是一个文化体系,有形的部分包括其漫长的历史轨迹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及传承至今的书法技艺、各种书体的技法规范等等,无形的部分则涉及到书写者的主体存在与大至宇宙万物、四时运行,小到兽骇蛇惊、屋漏痕虫蚀木这些客观世界的观察体验,更与历史兴衰、时代风尚、文化积淀以及书家个体的身份、德行、学养、性灵、功力种种条件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因之,书法艺术是在种种规范制约的共性下,经过多年的技艺锤炼尤其是个人内在的修为而形成独有的个性魅力,才是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真正动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思潮的进入,形成强烈的冲击,首当其冲的大约是美术,其中以中国画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碰撞最大,一时间以西方艺术的发展为参照系的西化呼声相当强烈,比如,有人就持中西结合是中国画发展的唯一方向观。

反观书法界则动静较小,当时虽有人参照日本人的少字数书法搞起前卫书法,后来有人在海外借方块字搞天书装置,其实是借毛笔宣纸作抽象绘画,不过既然无损于书法,因而影响不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书法界也在经历着许多的变化,虽然毛笔字早已退出了实用领域(从20世纪中叶起),但是社会上的书法热却在日渐升温,热爱书法、时常操弄笔墨者,从儿童到老人估计数字相当庞大,进入各级书协、以书家自居者也比比皆是。如此形势可称大好,没有人敢于声称中国书法到了穷途末日(上世纪80年代,美术界有人如此判断中国画的前途),因为书法是中国独此一家,槪无全盘西化之忧,既免外人置喙之劳,庶可偏安东亚一隅也。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事情正如孔子所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当下书法热的后面存在的问题值得认真探讨 ,以推动书法这门独特的文化在很好的保有其珍贵传统的基础上能够更健康的发展。